行政论坛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专题

  • 中国特色制度执行理论的构建——制度执行力的一个研究方案

    陈振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强化制度执行力。通过构建包含制度执行在内的制度过程概念框架,论述制度执行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本文提出制度执行力的一个研究方案。研究认为,当前强化制度执行力研究,需要补齐制度运行或制度过程中的制度执行短板,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基于中国制度执行的实践场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制度建设的论述为指导,弘扬中国制度执行的历史传统,提炼当下中国制度执行实践的创新经验,吸取国外制度执行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加快中国特色制度执行理论及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2024年04期 v.31;No.184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人民理论研究论纲

    何艳玲;

    人民是国家、社会以及党与政府存在的关键和基石。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治国方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人民理论理应成为其进行公共治理的基础理论。人民理论研究包括在人民这一知识元概念下的差异化个体(群体)与人民分层、人民之诉与人民之需、人民算法以及为了人民的治理等多个核心内容。社会分层诱发不同的人民之诉与人民之需,进而要求利用人民算法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是人民理论的内在逻辑。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经验、东方与西方之间,人民理论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质的高解释力和强普遍性的理论,也可以与作为西方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的公民理论展开有效对话。

    2024年04期 v.31;No.184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数字时代公共管理学的知识生产与意义建构

    陈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推广应用,数字时代的技术生产、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也在进一步叠加和深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变革力量,数字技术深刻地影响并重塑科学决策、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新型范式,推进了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时空嬗变与范式重构。在数字时代,推进面向问题导向、技术驱动和学科交融的知识生产以及面向学术前沿、技术前沿和实践前沿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需要、服务人类进步的公共管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学建设应通过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系统理论探索、扎根本土社会实践、构建整体知识图景等方式,真正实现学科知识的时代化、自主化、体系化,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学科特点的数字化公共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2024年04期 v.31;No.184 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政治学研究

  • 现阶段中国阶层格局变化的十大新特点

    朱光磊;韩林秀;

    社会阶层结构作为中国发展重要的社会基本面之一,在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持续进行着分化与重组,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产生了一些新的与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特点,这些值得关注。比如,传统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持续分化,并出现了新的重组与融合趋势;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等阶层正在发生着与原有概念界定具有明显差异的发展;农民工与个体劳动者规模庞大,互联网正赋予他们诸多新的特征;灵活就业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阶层;公务员群体成为现阶段各方面都最为稳定的一个阶层。从整体上看,社会流动仍然正常,阶层关系保持总体和谐,但要提防各种人为性的破坏因素,主动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2024年04期 v.31;No.184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环境治理:以制度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考察

    周光辉;秦世达;

    中国政府为应对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通过创设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走出了一条以制度创新引领环境治理实践创新的中国环境治理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来加强注重实践绩效的制度供给,党政同责的制度创新为环境治理的开展与责任追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确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明晰了环境治理的方向,“谁考核,谁监测”的环保监测体制创新保障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监督与考核。在新时代环境治理创新实践中,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主体责任-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的闭环运作,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中国环境治理的经验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环保理念超越了西方国家因后物质主义环保理念所产生的价值撕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现代国家建设规避了西方国家因环境治理与政党政治周期不匹配所出现的治理困境;以制度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治理模式为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24年04期 v.31;No.184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

    燕继荣;李修科;

    民主具有语义上的简明性、内涵上的多歧性、实践上的多样性。在既有的民主讨论中,人们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民主是现代公共事务“公共性”的要求和体现;民主是公共生活权威秩序的系列化制度安排;民主是公共决策合法化的重要方式和过程。今天,中国基于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这在民主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关键词——“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阐发其所蕴含的政治和理论属性,分析其现实的问题意识和重要意义所在,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研究认为,“民主”这一关键词重申了公共事务民主性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是政治发展的评价标准;“人民民主”这一关键词揭示了真正的民主不仅在制度和程序上要向人民开放,而且在政策选择上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民生和民意优先的理念;“全过程”强调民主不能仅仅局限于“民主选举”和“上层政治”,还要体现基层民主的广泛性、全面性、有效性。

    2024年04期 v.31;No.184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行政改革

  •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支撑、双重规范与韧性建构

    张贤明;

    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政府治理现代化可以从价值支撑、双重规范与韧性建构等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支撑,其中蕴含党性与人民性的基本关系,二者深度融合、有机统一;责任牵引与法治约束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规范,在责任和法治的共同作用下,政府治理体系才能规范而有活力地运行;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韧性建构,二者的相互配合适应了大国治理的需要,保证政府治理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适应新情况与新环境。

    2024年04期 v.31;No.184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改革开放以来三波机构改革中的钟摆现象——基于领导权-治理权分析框架的解释

    肖滨;

    依照领导权-治理权的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被分为三个波段。从第一波经第二波到第三波,三波机构改革演进的历史轨迹是党的领导权与治理权从“分”到“统”的钟摆过程。作为第一波机构改革的逻辑,党政分开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其与领导权逻辑的深刻对立;第二波机构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其与党的领导权的强化共同为走向第三波机构改革铺平了道路;走向党的全面领导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第三波机构改革的根本特征。党的领导权支配一切的逻辑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三波机构改革中钟摆现象的基本命题。

    2024年04期 v.31;No.184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行政问责:组织层面的分析

    竺乾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问责。与此同时,有关行政问责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从问责主体、问责制度、问责程序、问责标准等方面着手,尚缺乏从组织层面展开的相关研究。从组织层面对行政问责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技术理性、组织结构、职位设定、组织目标与执行的冲突、组织运作中的潜规则以及公私利益与行政伦理等内容,旨在从多个维度对导致行政问责的行为背后的组织因素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更有效地把行政问责工作再推进一步,深入一层,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履职尽责,提高行政效能。

    2024年04期 v.31;No.184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应急管理

  • 基层应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问题根源与解决思路

    薛澜;王哲;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改革也从2018年起进入新的阶段,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形成了我国全面应对四类突发事件的统一协调指挥体系。在改革实施后,由于基层应急管理中仍然存在各部门之间组织协调不畅的问题,故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结合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协调的现实问题和相关理论,通过分析A市Z县等相关案例,研究认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协调的问题根源,一方面源于应急管理问题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源于现有的权责机制和制度体系仍然不健全。聚焦问题根源,应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破解应急管理组织协调问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中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

    2024年04期 v.31;No.184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政府绩效管理

  •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进逻辑、面临困境与治理转型

    包国宪;戴正;

    当前,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在战略引领、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系统剖析当代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治理转型的难题,有助于推进政府绩效治理的转型升级。本研究在阐释政府绩效合法性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揭示政府绩效生成的演进逻辑;通过构建“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底层逻辑及面临困境,并从体制机制创新、法治建设、数字赋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及举措,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政府绩效治理转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决策参考。

    2024年04期 v.31;No.184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地方政府的扩张性政绩生产何以可能?——一个组织学解释

    丁煌;卫劭华;

    打开“机制暗箱”是地方政府政绩生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既有文献多遵循“动机-反应”的经济解释思路回应此议题,缺乏整体性的视角和有解释力度的研究。通过构建“制度-过程-行动”的分析框架,对C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过程进行历时性考察,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扩张性政绩生产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一个“政绩相容体”的中介机制生产政绩并保持这一过程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制度层面,“政绩相容体”是适应制度环境的地方化执行组合机制;在过程层面,“政绩相容体”是适应非线性动态执行过程的弹性机制;在行动层面,“政绩相容体”是包容地方政府自主执行行动的容纳机制。在地方政府政绩生产过程中,其差异性行为体现出的三重逻辑,即考评导向下的任务达标逻辑、效率导向下的亮点打造逻辑和稳定导向下的风险规避逻辑,是驱动“政绩相容体”运作的底层逻辑。基于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对“政绩相容体”进行概念提炼与逻辑探析,为理解新时期地方政府扩张性政绩生产现象提供了初步的解释框架和政策启示。

    2024年04期 v.31;No.184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社会治理

  • 社会治理优先序构建与体制机制创新——兼及共同缔造的实践探索

    徐勇;谭松涛;

    社会治理是一个由多元主体、多种要素、多种方式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为实现活力与秩序、成本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社会治理系统对各类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确立其优先序。在由政府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在治理层级上优先强化基层治理,在治理主体上优先推动群众广泛参与,在治理方式上优先采用协商调解机制。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激活自治力量,强化统筹协调,以实现社会治理的持续优化与发展。社会治理优先序的构建,为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对当前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政府行动具有指导意义。

    2024年04期 v.31;No.184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基于“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的分析

    郁建兴;李拓;沈永东;黄飚;

    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是社会治理经验嵌入常态化治理的重要支撑,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界定创新制度化内涵的基础上,依托“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数据库,探讨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由政府或社会组织作为主体发起,聚焦基层、县域或市域层面,以完善体制机制或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推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或科技支撑之一并有公益资助的社会治理创新更可能得到纵向制度化;由市场主体发起,以完善体制机制或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着重创新法治保障或科技支撑方式并有财政拨款、社会筹资或公益资助的社会治理创新更易实现横向制度化;社会治理创新经费来源渠道越多,越难实现制度化;创新点数量的增加,无益于制度化。未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应提高创新主体的经验提炼能力,优化创新点的层次性,鼓励政府以外资金支持的社会治理创新。

    2024年04期 v.31;No.184 13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基层治理

  • 合法性动机与选择性策略:农村基层减负悖论的生成逻辑

    姜晓萍;杨舒雯;

    农村基层减负悖论是基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理解其生成逻辑、找到破解之道成为提升农村治理效能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将减负行动视为“因”、负担加重视为“果”,尚缺乏全局性的观察。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选择村“两委”作为观测点,构建“主体-动机-策略-结果”框架剖析农村基层减负悖论现象。研究发现,村“两委”为获取和提升组织合法性,会在治理行动中采取选择性策略:一是采取选择性遵从的行为策略,优先完成易操作的刚性指标,忽略软性指标,从而获取部分合法性,这种对量化指标的完成倾向契合了形式主义减负的需求,削减了部分形式性负担;二是采取适应性创造的行为策略,对模糊性任务进行再理解,主动加码以弥补对软性指标的忽略,通过向其他主体积极表态获取合法性,但主动加码会带来大量实质性负担。由此,农村基层陷入形式性负担有所削减但实质性负担不断增加的减负悖论。村“两委”的选择性策略是弱资源储备与强任务要求冲突下的妥协结果,因而破解减负悖论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基层资源并控制其任务量,从而弥合资源与任务之间的差距。

    2024年04期 v.31;No.184 14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整体性治理——基于“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突破口选取的考察

    林闽钢;

    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背景下,我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政策体系整合进入关键时期。目前,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两项政策”还存在使用不同的识别标准、建立不同的数据库管理和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等碎片化问题。基于安徽省淮北市、江西省龙南市的典型案例,通过调查发现,“两标合一”和“两库合并”均可以成为“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突破口,其中以“两库合并”为最佳路径。研究认为,从“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两库合并”优化入手,围绕“保基本、防风险和促发展”的整体性治理目标来构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新格局和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对推动我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的定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31;No.184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学术视点

  • 乘势而上:科技革命时代的技治主义

    任剑涛;

    当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场科技大革命的转折点上。科学与技术的伟大突破,再次燃起了人类将良政善治的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巨大热情。在国家治理模式选择上,技治主义随着科技革命又一次为人所积极鼓动。技治主义一直被视为推崇技术专家治理的科技思潮,这是一种不确切的定位。实质上,技治主义是一直攀附在科学与技术疾速发展上的政治思潮,其构成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类需要以科学与技术所揭示的客观知识来重构社会认知与国家治理;二是技术专家治国会全方位胜过其他人群治国;三是国家治理中必须启用技术专家并屏退非专家人群。技治主义在形式上表现为由显而隐,但实质上呈现出由弱趋强的态势。由于技治主义是攀附科技强势发展的治国理念,故而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将长期为技治主义提供思想动力。从治国实践角度看,技治主义有其优化单凭经验而缺少知识的现存治国模式的特点,但它无法取代建立在经验与知识共同支撑基础上的治国模式。技治主义是一种对冲性的治国理念。

    2024年04期 v.31;No.184 16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当代西方生态民主的理论与争论

    佟德志;

    20世纪末,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主张用民主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民主理论在西方广泛兴起。生态民主理论提出了自然中心主义,拓展了生态权利,并提出了生态价值优先的诉求,但也面临生态民主主体拓展、生态权利延伸和生态价值选择等困境。当代西方学术界围绕这些困境进行了广泛的争论。生态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生态自由民主、生态协商民主、生态社群民主等模式,对当代西方的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年04期 v.31;No.184 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规制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戴长征;

    规制国家通过国家的规则治理工具调整国家与市场关系和政府与企业关系,强调垄断规制的定义权,适应了20世纪末西方工业国家政府职能与治理模式的转变。规制国家概念起源于美国,后扩展到欧洲及其他区域,现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实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并得到推广。规制国家的规制权力由国家掌握,一般设立多个独立规制机构,以监管市场和企业行为,从而实现国家意图,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率先提出规制理论的美国,问题暴露得尤为突出。全面审视规制国家的成功与不足,有助于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政府规制进程。

    2024年04期 v.31;No.184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写在《行政论坛》创刊30周年之际

    <正>2024年,是《行政论坛》创刊30周年。30年间,流淌的光阴见证了《行政论坛》持续成长;30年间,繁荣的学术促进了《行政论坛》不断发展。三十载春夏秋冬轮替,当年北国期刊百花坛中这株幼苗,如今已是生机盎然,喜迎而立之年;三十载春华秋实蝶变,公共管理期刊群里这抹新绿,此时依然慎终如始,绽放办刊活力。在此,我们由衷庆幸,心存感激。我们庆幸组织的关怀给予《行政论坛》以奋斗的方向,我们庆幸时代的沃土给予《行政论坛》以丰厚的滋养,我们庆幸兴盛的学界给予《行政论坛》以无私的馈赠……

    2024年04期 v.31;No.18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